会员书架
首页 > 幺儿的科举之路 > 第19章 嘉明帝

第19章 嘉明帝(第1/2页)

目录 加书签
    说起前朝皇帝嘉明帝,不得不说真是一代传奇。

    晚唐时期,内政**,宦官当政,又有各地节度使虎视眈眈。

    先是宪宗于大明宫为宦官所杀,太子李桓继位后又是各种荒淫无度,这时宦官便已将神策军(唐代中央禁军的名称)收入囊中。在内把持朝政,操控党争,于外勾结各地豪强,致使民不聊生,叛乱四起。

    从盛唐的万番来朝到唐末的易子而食也不过百来年而已。

    嘉明帝便生在这样一个极度动乱的时代,出生时便被遗弃在寺庙门口,被一个念经的老和尚捡了回去。倘若你以为这是个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的故事,那你就大错特错了,嘉明帝在寺中的日子还是非常不错的。

    说来也是好笑,盛唐时期佛教大兴,及至唐末国势衰微,影响最小的也偏偏是各地的寺庙僧侣。

    后世司马光曾在《资治通鉴》中记载“京畿良田美利多归僧寺”当时各地稍有规模的寺庙都坐拥颇多“佛田”,并雇佣许多佃户为其劳作。

    甚至宪宗时期,皇帝为求长寿还曾以”千金迎佛骨”。更进一步扩大了佛教的影响力。

    身处其中,起码可以说衣食无忧。

    据说明帝自幼聪慧异常,极得老和尚喜爱,在寺中也颇有些地位。但平素谦逊有礼,对归附于寺庙的诸多佃户也多有宽容,遇上个灾年还会劝说寺中前辈减免租金,甚至会亲自教一些农户子念书识字,在当地极得人心。

    待到各地叛乱四起,嘉明帝顺势打出“清君侧”的旗号揭竿而起,追随者甚众。且每每攻占一个城池,便严加约束军士,不可有扰民之举,违例者,必有重责。

    但到了世家豪强这里,便没有这般客气了。建立“议罪台”,将素日里欺压民众的各地豪强当众宣判罪行。虽说初时受到许多阻碍,甚至嘉明帝本人几度遇刺。但是最终成果斐然,毕竟这是乱世,像来是枪杆子出政权的。有兵有武器自然也就有了话语权。

    且嘉明帝本人也是极其大方,当时收缴的财务大多分予诸位将士,甚是连小兵卒也能偶得一二赏赐。所得田产也悉数分给贫民。

    可以说,除了地方豪强之外,他这一举措可以说是邀尽人心。而嘉明帝仿佛天生精于政务,又得多位能人辅佐。其所辖之地,不出几年,民众的生活条件便得到了极大的改善。其仁义更是广为百姓所称颂。

    得民心者得天下,真不是随便说说的。据说明嘉帝攻城之时,还有城内百姓偷开城门相迎,甚至还有些个兵将不战而降。

    但这位却又是极为稳的住的,在众多藩王争相对外扩张之时,反而守着其下的几座城池,大力发展农业经济,其后更是许多流民百姓争相来投,才顺势扩张领土。

    这样缓慢的扩张之路也是持续了许多年。待到势成之日,可以说是势不可挡。最终在嘉明帝四十又五之时,建立华朝,完成了全国真正的大一统。避免了五代十国的乱像。

    嘉明帝在位期间,可以说是励精图治,极力发展农业,更是派遣船队出海搜寻良种,数次后终于有所收获。并在各地实验后推广,且在国库丰裕后几次减免赋税,这些举措更是使嘉明帝的威望到达了顶峰。

    其后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。更是大力扶持寒门子弟,在各地建立官学,且在其中设立藏书阁,供学子借阅。据说这位原本是想在各个府城设立藏书楼,以供天下学子,后来却不知为何不了了之了。也是一大遗憾之处。

    但其对于佛门的做法,却令人颇为诟病。按理来说,明帝幼时长于佛门,谋事之时也多得佛门帮助,上位后理应对其有所忧待。

    但事实正好相反,就如宋□□赵匡义,黄袍加身之后立马便是杯酒释兵权。登基之后更是对武将多番打压,重文轻武的明明白白。及至最后,被外族欺辱至此也未尝不是这个原因。

    同理,正因为嘉明帝长于佛寺,所以更清楚这佛门的能量及其盛行的弊端。

    要知道佛寺的那些个佛田,僧侣可都是不用缴税的,偏偏其下良田众多,人口也不少,唐朝中后期均田制崩溃以后,更有大量人口藏匿于寺院当中。这对国家经济可以说极为不利,很难为当权者所容。

    当时佛门一些睿智之人恐怕也看出来了这点,所以才会极力支持明嘉帝夺位。

    但是结果依旧难如其意,嘉明帝登基后,便开始多番打压佛门,虽说没有做出强令僧侣还俗这般过激之事,但几番软刀子割下来,也是令佛门元气大伤。

    要知道这位嘉明帝从小在寺里长大,又曾参与其中管理,可以说对其中章程极为熟悉,再加之一国之君的身份地位,几番运作下来,佛门便是难以招架,好在明嘉帝也未赶尽杀绝,只是佛门自此之后地位便是一落千丈,在不负当年风光。

    其实照他来说,对于佛门来讲,明嘉帝登基远比其他人要好很多,一个宗教无论好坏,发展到如此地步,对国家经济都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。只要是有识之君,便不可能放任其发展。明嘉帝好歹给佛门留下了传承。

    要是换成别人,说不定勒令还俗更甚者行“灭佛”之举的,历史上也不是没有。

    沈煊本人对这位明嘉帝还是非常欣赏的,可惜其在位时间太短,毕竟几度征

加入书签
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
目录 加书签
返回顶部